成功案例
国家文物数据中心案例

项目背景

国家文物局数据中心负责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长城资源调查、流失海外中国文物调查等重点基础工作的数据存储与运维工作。本次将要建设一个数据密集型业务系统,包括数据的集中存储、数据共享和数据备份。存储设备作为数据存放的载体起着重要的作用,安全稳定的存储体系已成为国家文物局基础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数据中心机房改扩建,目前已经建成标准涉密机房,并扩建了普通机房,普通机房目前已经预留出了542U标准机柜的空间。当前涉密机房使用一套EMC CX240存储系统,容量为20TB。普通机房现有的存储设备均为直连式磁盘阵列,均在多年前采购,容量小,才1TB3TB,目前只要用于数据存储与备份,未提供数据应用服务的数据存储。

为了进一步保障数据存储安全、提升业务能力,本方案设计本着开放性、稳定性、经济性等设计原则,通过对国家文物局数据中心存储环境建设现状、大数据量的项目数据测算,以及文物数据的存储特点等方面的需求分析,经当前主流存储技术架构考察与比较,提出最合适国家文物局数据中心数据存储与运行维护的存储架构解决方案,采用在线盘阵存储、离线磁带备份、远程异地灾备等多种技术手段确保数据的安全存储和备份。

业务数据分析

根据推算,文物调查项目、三普项目等项目的数据,大图片所占比重为0.8,其他数据存储量比重为0.2,大图片数据压缩比例大约在6:1,可以推算出数据压缩比大约为4.8:1;当前90小时影音资料文件为500GB,折合每小时视频5.6GB,视频压缩后,大约每小时视频文件在1GB左右,数据压缩比约5:1。根据上面的推算,从而得出文物调查项目、三普项目、影音资料在对原数据进行处理后,存储需求为(40+15/4.8+12/513.86TB

存储架构

1套内网服务存储,供3个业务系统使用(分别为40T/15T/15T),考虑到为未来数据的增加留下空间,本次配置80T SATA(采用1T SATA盘)存储容量。

本次拟采用可同时提供NAS+FC SAN+IP SAN的统一存储平台来组网,采用集群NAS架构对外提供文件共享服务,对于未来的数据库等应用,可采用SAN方式组网。存储架构如下图所示:



核心业务使用光纤链路传输数据,共享数据库采用NAS来存储数据,非关键业务采用IPSAN链路。

本地备份采用昆腾i500物理磁带带库,存储容量为80T。通过光纤网络,将生产服务器的数据备份到物理磁带库中区。远程备份存储采用采用EMC的CLARIION磁盘阵列,使用EMC的远程复制技术将内网阵列里的数据实时同步到远程整列中去。